当前位置: > 图文评测 >

大食品理念正在推动农业创新

发布者:365bet体育投注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31 09:51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当前,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兴起等。在日前举行的大粮食安全与全球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源潮表示,大粮食理念打破了传统对“等量粮食配给”的狭隘理解,强调多种供给、营养健康、绿色可持续、开放合作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全球粮食安全管理的新理念,也是中国农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卢杰表示,我国的粮食。安防当前面临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同时,这三者非常有影响力并且非常相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如何提高和巩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我们立足粮食大理念、农业大理念进行系统思考和判断。这将导致农业角色、粮食资源和政策工具的系统调整。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令人鼓舞,“十四五”期间,我国在落实大粮食理念、构建多元化粮食供应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加740亿斤;畜产品总产量1.75亿吨,增长18.8%2020 年版;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358万吨,比2020年增长12.3%。如今,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普遍实现了从“吃全”到“吃好”的转变。主粮、食用油消费相对稳定,肉蛋奶、果蔬消费持续增长,进入追逐营养、奢侈的新阶段。南京农业大学金山堡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朱静教授团队认为,虽然大粮食理念的实施在各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操作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粮食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协调推进。对食物这个大概念的理解还不清楚。一些地区只注重粮食增产对其他重要农产品重视不够。大食品跟踪统计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构建大食品理念的“总账”,一些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科技研究方向需要组织协调。现阶段科技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方面,育种、林果、饲料等科技支撑相对不足。大粮食概念强调食物供应多样化,这对扩大营养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朱静教授团队表示,应从更好满足居民营养健康需求的角度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改变“重质量产出”、“重主食轻主粮”的传统观念。加快构建与稻米食品相适应的营养食品理念和供给安全新格局,推动食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加工业。将营养导向引入食品生产各个环节,推动农业新品种选育向产量、品质、营养并重的方向转变,培育更多高营养密度动植物新品种,生产更高品质的特色营养农产品。现代技术将直接决定大粮食概念的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育种专家万建民认为,能够布局粮食基础的国家都具备领先的育种能力、系统性。科研投入、供应链整合能力。当前,全球粮食安全格局正处于深度重构时期,“以价定产量、定补贴”的传统粮食安全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种业基础资源配置不均、层层技术壁垒的背景下,谁能率先实现收割技术突破,谁就能掌握农业发展的主动权。稳定供应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的种质资源支撑、畅通的技术演进路径和完善的技术转化机制。华中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表示,进一步落实大粮食理念可以从以下重点方面入手:一是科学发展大粮食。开发森林、草地、湖泊、海洋潜力,拓展空间和海洋资源。通过开发海洋牧场、恢复内陆渔业、推进稻渔一体化等措施,实现“蓝粮”和“绿粮”协调增产。二是优化动物交配结构,提高蛋白质效率。重点发展节粮家禽、草饲牛羊、水产养殖业,适度替代猪肉、鸡肉的捕捞。推广低蛋白日粮和精准饲喂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三是布局未来食品产业。热情开发三维植物工厂、藻类反应器、细胞培养肉、微生物蛋白等食品生产新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乔金良)
分享到